冷饮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冷饮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不要再把所有的风险都往商业银行一塞了事否则

发布时间:2020-03-26 11:45:33 阅读: 来源:冷饮厂家

商业银行会成为我国金融系统薄弱环节,原因在于全社会把商业银行当作风险缓解工具,经济风险的最后买单人。所以,欲增强商业银行的稳定性,就须打破风险处置的惯性思维。商业银行改革的市场化导向必须继续下去,否则,我国经济还得付出高昂代价。

岁末年初,商业银行又成经济界的关注焦点,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普遍担心商业银行或将成为经济危机引爆点。从微观上观察,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系统的薄弱环节,原因在于全社会把商业银行当作了风险缓解工具,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再到市场机构,整个社会都把银行当作经济风险的最后买单人。各领域一旦出现风险事件,首先想到的就是请商业银行出资缓解,最终经济风险积累于商业银行。所以,欲增强商业银行的稳定性,就须打破风险处置的惯性思维,让风险自然暴露,而非通过非市场化的手段拖延,最终积累成巨大的定时炸弹。

2013年、2014年,地方政府债务被看成中国经济的最大威胁,本届政府就任伊始即开始清查地方债务,显然在议事日程中把地方债务排在了相当靠前的位置。在清查完地方政府债务后,中央政府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债务置换,即由商业银行购买地方政府债券定向置换之前地方政府贷款。上月下旬,财政部长楼继伟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关于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情况时表示,被置换的存量债务成本从平均约10%降至3.5%左右。此外,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为配合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商业银行被迫在不利状况下释放贷款。地方政府在辖区内出了经济问题后,往往也找商业银行缓解压力。2013年曾一度传出,工商银行因为信贷风险不愿向某工业区提供贷款,地方政府出面向工行施压。虽然之后工行通过种种途径和该地方政府沟通,没有过多让步,但如果这件事情的主角不是足够强势的工行而是地方性商业银行,恐怕只能被动承担该地区的经济风险了。

不仅是政府,市场机构也有依赖商业银行的思想。我国的金融产品,包括信托、债券和理财产品等,几乎没有实质性违约,背后往往是银行注入了资金,承担本该由其他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共同承担的损失,被广为诟病的刚性兑付,总能见到商业银行的影子。在中诚信托山西煤矿风险事件中,几乎所有市场人士都相信,是因为工行出面做了某种资金安排和协调,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才出面兑付信托。

在商业银行发展史上,我国曾有过惨痛的教训。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地方政府把商业银行当作第二财政随意支取,周小川在建行行长任上就曾说过,地方分支行的行长更听从地方行政官员,而非他这个总行行长的意见。结果是,中央财政数次注入数千亿资金后,在2000年前后商业银行坏账率仍高达30%,被国际同行描述为“技术上破产”。有鉴于此,中央决定对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此后,行政力量干预商业银行的程度大为减轻,但历史影响显然并未完全清除,本应渐进化解的风险在银行体系积累,最终导致商业银行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

讳疾忌医,把所有的风险都往商业银行一塞了事,商业银行这根风险底线如何承压得了?既是市场经济,风险就不可避免,一个正常的经济会有能力吸收常态下的风险,正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拨备一样,但各种非市场力量干扰正常的风险暴露和修复的过程,就会使风险在商业银行积累,致使商业银行成为我国经济的隐忧。

自2013年四季度起,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开始双双上升,截至目前,已连升了8个季度,达到1.2万亿和1.59%。但显然,经济观察人士并不认为这两个数据代表了商业银行真实的风险。据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商业银行账面不良贷款率与实际信贷风险相比仍在较大程度上被低估,银行业真实不良贷款率较账面不良率或几近翻倍。同样,股市亦对商业银行的风险做出了反应,去年三季度末,一半以上的上市银行股票价格低于净值,银行业和钢铁行业成为沪深股市估值最低的行业。这种市场的估值机制体现了投资人对商业银行作为经济风险最后买单人的不满。

笔者认为,化解商业银行的风险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强商业银行透明度。稍早前曾爆出西南某城商行贷款诈骗的新闻,当地一个家族企业涉嫌非法从该行贷款数百亿,但在该行报告中,无论从银行净利润、不良贷款率、关注类贷款,还是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上,都看不出一丝端倪。随着业务复杂性的提高,特别一些表外工具的普遍化,商业银行会计制度和报告事项应随之加严。其次,加强地方商业银行的独立性。股份制改造后,五大国有银行的独立性大为加强,但近年来大量出现的地方商业银行、城商行、村镇银行的独立性就不是这么乐观了。如何加强这些地方银行的独立性,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经营主体,是我国银行系统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另外,金融市场的“刚性兑付”一定要尽快打破。“刚性兑付”对金融市场的危害甚广,包括抬高无风险利率、扭曲市场竞争等。从根本上说,“刚性兑付”并未减少或消除风险,只是将风险转至不同市场主体,从结果上看多数是转移给商业银行。“刚性兑付”不打破,商业银行被动承受的风险只会越来越多。

习总书记曾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句话完全适用商业银行体系改革。本世纪初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核心逻辑在于把商业银行建成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这一轮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效,但历史惯性是巨大的。商业银行改革必须继续下去,市场化导向必须继续下去,否则,我国经济还得付出高昂的代价。

转载自上海证券报

佳木斯去哪治疗银屑病较好

牛皮癣患者要怎么选择医院德阳专家为你解答

羊癫疯能治好吗